繁體文學網
最近閱讀
首頁 >歷史小說 >楊家將:陸地神仙楊九郎 > 正文第四百一十四章真凶就是他

正文第四百一十四章真凶就是他

上一章 書頁/目錄 下一頁

大錘,這件兵刃是招式最少的一種兵刃,自古以來,大錘所代表的就是一力降十會,凡自古以來,擅使重錘者、使大斧者、使畫戟者此三人儘皆都是不世猛將。特彆是隋唐之亂與三國混戰,這兩個武將的巔峰時期,這兩個英豪輩出的戰亂年間,個人的勇武可以說是整個華夏曆史上最為輝煌的時候。

在這兩個時期,不世出的猛將遍地都是,萬人敵更是如過江之鯽般不知凡幾,但是彆的名次都有人去爭奪,在後世也都有人去按照各種方式和理由排列,但是有兩個人的名次是不會有任何意義的,當之無愧的第一猛將。三國呂奉先,隋唐李元霸,這兩個人可以說是人所共知的無敵猛將,在他們所處的朝代,僅個人的戰鬥上,未曾一敗。

而也正是這兩個人,才使得重錘與畫戟的威名無人能及。這兩個人的這兩種兵刃,就像是關公的刀一般,是一種彆人難以企及的高度。而大斧,自古以來,雖然說沒有無敵的猛將是用斧子的,但是無一例外的,凡是用斧子的猛將,每一個都是公認的大將猛將,特彆是程咬金的毛三斧,多少實力高過他的人,都是敗在了那一柄車輪大斧之下。

而在極西之地,那裡的兵刃沒有中原,以及周邊番邦蠻族那樣多種多樣,除了盛極一時的彎刀之外,常用的,將軍們和勇武之輩喜愛使用的,隻有斧頭、釘頭方錘、雙手巨劍、騎士長槍這四種沙場上最常見的兵刃,其餘的都隻是少數。

重錘,這是極西之地最勇猛的將軍,萬人無敵的勇士,天生神力的猛將,才有資格使用的。楊宗魁,擁有著中原的招式套路,極西之地的氣勢凶猛,可以說完美的將兩家之長融合到了一起,已經將之變成了最適合自己的特色。

而楊延耀,他卻是在裡邊找到了一樣東西,一樣除了那幾個人之外,彆的人都不可能學會的招式,確切的說,是這一套招式的運勁技巧與行功法門。這些,才是這一套錘法的精髓,才是當年使用這套錘法的主人,名揚天下,縱橫無敵的真正法寶。

這套錘法,在幾百年前有人用過,西府霸王,隋唐第一條好漢,李元霸。在幾百年前,李元霸就是用這套錘法,揮舞著擂鼓甕金錘,在天下群雄的麵前縱橫無敵。

擂鼓甕金錘,據傳說是當年的大漢伏波將軍使用的,後來西涼馬家沒人使用這且不說,擂鼓甕金錘名揚四海,是在李元霸的手裡。隨後,在嶽飛之子,嶽雲的手裡也是出現過。咱們且不說彆的,隻說這三個錘子的主人,伏波將軍沒有留下什麼傳說和故事,隻是在隋唐演義裡來了一句擂鼓甕金錘,最早是他的兵刃,但那時卻沒有名震天下讓後世人所共知。嶽雲,用著李元霸稱霸天下縱橫群雄的兵刃,但是關於他,人們最先想到的是他父親,其後是他的故事,最後,才會在偶然間想起他手裡的擂鼓甕金錘。

同樣是用的同一對大錘,三個人,卻隻有李元霸留下了萬世不滅的傳說,隻有在他的手裡,才讓無數的後人再想起隋唐的第一時間,就想起這一對大錘,和揮舞著這對大錘的主人。為什麼,隻有李元霸,他才讓這對大錘達到了神話的程度?

其實很簡單,李元霸有一個傳說,那就是幼時曾被昆侖山的高人,帶走做了很久的弟子。之後一出山就揮舞著一對大錘,大殺四方、無一敵手。很多用錘的人,都將招式學去過,最後卻發現隻論招式,根本隻是中等,在彆人的手裡,連中等武將都達不到。也正是因為這個,才有人覺得,李元霸的勇武和無敵,全部都是那一對沉得嚇人的大錘打出來的。

但是真正的呢?那些學走了招式的人,學去的隻不過是其形而已,這套錘法,最重要的就是那曾經隻有,李元霸與他那老師才會的運勁技巧與特殊的內力行走路線。

而如今,楊宗魁用的就是這套完整的錘法。雖然錘子的重量要比李元霸小很多,但是卻也僅僅隻有這一點差彆,其餘的,不論是運勁法門還是全部的真正的招式,包括特殊的內力行走路線,都和當年的李元霸如出一轍。

正式這套錘法,讓楊延耀知道了,當年的真凶到底是誰。當年楊家宗字輩的小少爺,除了一個楊宗保之外全部消失,之後多方勢力尋找無果,並且還威脅過楊家不準散不準倒,楊家在那些小少爺們走之前還活著以及留在楊家沒有離開的人們,每一個都不準死。再加上之後楊延耀派手下的所有實力尋找,卻是一點線索都沒找到。

如今看來,這些都是很正常的,或者說,如果真的被這些人,包括楊延耀找到一點蛛絲馬跡,那才真的是怪事了呢。如果不是他真的想讓某一個人知道,便是楊延耀都不會有任何的可能,會得到任何有用的線索,包括這一套確定對方身份的錘法。

網頁閱讀不過癮?點擊此處下載APP後繼續永久免費閱讀!

上一章 書頁/目錄 下一頁